高速公路的“眼睛”!他们,默默护航春运回家路~
高速监控员,眼睛是高速公路高速工作中鲜有人知的岗位,它也常被喻为“高速公路的默默九游眼睛”,他们不在一线,护航却更似一线。春运正是眼睛他们在幕后的视屏巡查、事故施救调度指挥、高速公路信息发布和联防联控等,默默才让高速公路更加地安全和畅通。护航
平时人们对高速公路的春运印象基本停留在高速公路沿途的秀美风光、收费站小姐姐的眼睛热情服务或是紧要关头伸出援手的路政小哥,很少有人知道有这么一群人在默默无闻地守护着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监控工作表面是默默九游在和一台台机器打交道,动动笔杆子记录时刻发生的护航特殊情况,实际上要求监控人员必须有高度的春运责任心和细致的观察力,并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安全稳妥地安排调配相关部门进行紧急救援,这也就是为什么高速监控员也被喻为“高速公路的眼睛”。
“您好,这里是天汕高速监控中心,有什么可以帮到您?”
“你好,我们的车在梅州往蕉岭的路上发生故障,启动不了,需要救援!”
“收到,我们立刻通知高速路政和高速拯救队到场支援。”
这是黄川日常工作中普通的一个片段,这个32岁的小伙子来自四川德阳,是广东省交通集团所属天汕高速一名监控班长,他已经5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今年春节,他本来和父母约好了回家过年,但是因为疫情,因为工作,因为“留梅过年”的号召,还是毅然选择了坚守岗位。同事开玩笑说道:“老黄,你要是再不回家看看,老人家都快认不出你了!”他看着监控,说到:“等忙完这阵子就好了,平时跟家里老人家也经常开视频聊天,我放心。在公司那么多年,都习惯了以司为家,过年车流量也比较大,突发事件多,我想留下来和大家一起。”
黄川说:“作为一名监控员,最重要的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监控镜头里面的风吹草动,所以工作压力特别大,平时我们班组每隔1个小时就要交叉巡查一遍,以便更快的发现问题。当遇到事故车辆的时候,一定要最快的速度安排调配相关部门到达现场救援,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那么做的。
2月1日下午,黄川正在填写监控日志,这时电话铃声响起,他迅速拿起电话,接梅州收费站当值班长报:“一辆小货车在出口圆盘处发生了侧翻并发生了自燃……”黄川立即致电梅州站站长确认现场情况,得知现场收费班长已经第一时间通知119救援,便马上通知高速路政和梅州交警等相关部门赶往现场,并编辑发布特殊情况信息给各部门领导。虽然隔着屏幕不能亲身体会现场抢救的紧张气氛,但是黄川也非常担心现场会出现二次事故等意外,他一直专心致志地盯着屏幕,关注着事故现场周围发生的风吹草动。直到24分钟过后,大火被熄灭,道路恢复正常通行,现场反馈没有人员伤亡,他此刻才算真正地松了一口气。黄川说这样的特殊情况基本上每个轮班都能遇到几次,所以每次上班都感觉是上战场,容不得半点的粗心大意。
高速的监控系统对于高速公路的日常安全运营极为重要,一些重要的高速路段、桥梁和隧道等的安全畅通就非常依赖监控员的日常巡查。在2月6日,夜幕降临,黄川班组成员正在进行监控视频的例行巡查,发现一辆红色小车开着双闪停留在其古顶隧道内的紧急停车道,车上的司乘人员在隧道的安全通道上焦急地打着电话,过往的车辆呼啸而过,情况非常危险,黄川立刻拨通了路政中队的电话,通报相关信息,让其紧急驱车前往查看和救援,同时立刻启动紧急备案,进行重点布控,调配一名监控人员紧盯屏幕,其余成员立即展开相应处置。30分钟后两名路政人员到场后进行紧急救援,并让发生故障的车辆重新上路。虽然从来没有收到司乘人员的当面致谢,但是能够在最紧急的时刻帮助他人,黄川觉得这是这份工作带给他的成就感。
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已!2021年的春运已经拉开帷幕,而像黄川这样的千千万万高速监控员责任扛肩,担当向前,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坚守,是他们,在寒冬里,充当着高速公路的“眼睛”,温暖着司乘人员的回家路!
本报记者:朱庆强
通讯员:戴奇 陈宗云
编辑:罗欢欢
- ·CBA南沙站精彩收官!基层工作者受邀观赛尽显南沙温度
- ·禁止驶入!7月5日晨南海局部海域将有残骸掉落
- ·我市持续推进2017年网络市场专项整治
- ·2017年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完成率已达到96%
- ·中甲联赛:广东三队一胜两负,广州豹两连胜独占榜首
- ·市看守所组织拓展训练 提高队伍素质
- ·雅女郑璐瑶获全球城市形象大使上海赛区总冠军
- ·二郎山喇叭河景区荣获“四川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称号
- ·贷款放宽 提取优化
- ·中国与秘鲁宣布实质性完成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 ·可升可降!中国足协印发职业联赛裁判人员升降级实施细则
- ·深夜通报!4人藏匿宠物带入熊猫基地,终身禁入!
- ·外交部:敦促加拿大为中加企业开展正常贸易和合作提供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环境
- ·“健、改、督、问” 全面提升医疗环保水平
- ·雅安万达开业 公安交警高效应对保畅保通
- ·该如何发展?雅茶产业中的“非遗”项目